恒山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度一年来,共立案1946件,比去年同期案件增幅32%,为积极应对案件增幅,保障公民诉权,恒山法院树立问题导向,从解决实际入手,全面规范案件受理工作,平稳度过立案数量增加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受到群众好评。
一是规范立案程序。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最高院相关文件精神,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案件,必须依法受理。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的情况发生,确保立案登记依法依程序精细。对当事人递交材料齐全,但当场不能判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按照规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二是强化人员配置。调整立案大厅人员配置,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到立案庭工作,有效提升立案庭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立案登记、诉讼指导、材料收转、信访调解等人员配置,发挥繁简分流和诉前化解纠纷职能,确保立案登记制度科学有序进行,
三是完善立案机制。积极推进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业务,同时激活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发挥“泄洪”功能,避免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后案件上升带来的压力,保证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平稳过渡。
四是大力宣传便民措施。恒山法院通过“双微一网”大力宣传立案登记制度和其相关的立案手续,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立案所需要的相关手续,使百姓心中有底,大大提高立案效率和质量。
五是注重诉前调解。抽调法官、人民陪审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精干力量,集中诉前矛盾调处,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有效降低诉讼成本。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以来诉前调解案件154件,成功化解了多起涉及群体诉讼的重大敏感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六是开展诉调对接。积极与司法、公安、区政府信访局、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对接,引入人民调解,加大诉前化解纠纷力度,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共化解诉前纠纷40余起。
七是破解诉讼难题。积极探索文书送达机制,对文书开展邮寄送达、上门送达、公告送达等多项措施,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提升审判质效。对需要鉴定案件要求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进行相关鉴定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