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恒山法院多措并举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发布时间:2016-08-04 08:48:46


    一是不断完善便民诉讼机制。积极推行网上立案、电话立案、预约登门立案等便捷立案形式,上半年共实行上门立案、节假日立案、电话立案的等30余次,开展巡回审判35次。发扬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现场调查等人民司法的优秀传统,扩大简易程序适用,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单案件提速审,让群众和企业打官司更便捷高效。

    二是不断拓宽主动服务的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意见,与律师建立互相尊重、支持、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听取企业法律顾问对法院工作意见,建立与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通过电话联系、实地走访、专题调研、现场服务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对企业环境“零干扰”、管理“零事故”、服务“零距离”要求。今年以来,走访双河煤矿等企业8家,同时在审理企业案件时进行快审快结,上半年共审理企业合同纠纷等案件9件,平均审理时限1个月左右;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存在潜在风险,共发出7条司法建议,避免了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受到企业领导的赞扬。

    三是大力践行司法为民。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司法便民工作机制,完善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电话;法律咨询服务电话,将立案庭的办公电话告知广大群众,使不便到院中咨询的当事人能够通过打电话询问诉讼知识;实行“窗口式”集中服务,在立案大厅实行了咨询、立案、收费一条龙服务,并将办公场所设置成透明工作间,实行“阳光”办公,干警的工作都在当事人的“关注”之下进行;建立“诉讼知识”制度,为当事人诉讼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将案件流程、举证须知、诉讼费收费办法、诉讼风险告知、案件公开审理制度、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等等均张贴在醒目位置,以便当事人学习和掌握,此举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设立庭前调解办公室,设专门审判员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及时解决,并做到案结事了,指导当事人理性诉讼,降低群众维权成本。完善司法救助保障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进一步明确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具体条件和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和申请执行人救济制度,帮助解决被害人及其亲属、申请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创新司法为民工作方法,深入开展以调查走访、便民诉讼、巡回审判、指导调解、法制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法官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2015年以来,恒山法院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3000多人直接受益,十几万人次间接受益,在恒山区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四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法律宣传普及工作。法院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自觉通过以案讲法、释法说理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民众在感受司法、参与司法过程中,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推动形成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探索人民法院工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双微一网”法治宣传作用。构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多元新媒体司法公开平台,恒山法院官网通过司法服务、司法公开、诉讼指南等11个主栏目33个子栏目对外发布普法常识,上半年共刊发各类稿件、便民服务、开庭排期等10025篇; 官方微博准确、及时发布法院工作动态、开展常态化普法、转载重要社会信息,上半年现已发布各类微博870余条,其中原创比例达到15%,微博粉丝量超过150人;官方微信可随时随地了解法院最新工作动态、开庭排期、查询法律文书,进一步推进了法院与公众的“零距离”对话。

责任编辑:尹丽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