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发挥审判职能 维护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3:00



麻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忠江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就是法院整体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一直以来,麻山区人民法院注重发挥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拓展审判职能,服从服务大局。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上,坚持区委中心工作进行到哪里,司法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覆盖到哪里、保障到哪里。紧紧围绕区委建设“中国石墨之都”产业示范区和转型发展先导区的部署,深入开展“司法服务走访调研”活动,找准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区委重大决策当好法律顾问,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供法律服务。妥善办理各类行政案件,保障和支持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妥善审理涉及经济转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资消费、金融借贷、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发生的民商事纠纷案件,维护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切实促进我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上,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贪污受贿等经济和职务犯罪,严惩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安全生产领域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防止因机械执法引发社会矛盾。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加强对涉及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切实履行“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主体责任,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与社会征信体系的对接,加强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对规避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实现。妥善处理医疗、教育、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各类案件,维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践行司法为民,力求人民满意。把握“便民”要求,进一步细化便民措施,推行巡回审判、简易审理、预约开庭、司法救助,建立诉讼联络点和联络员等便民措施,把审判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开展法官进机关、进社区、进厂矿、进乡村、进学校等“五进”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文明接待制度和“一站式”立案服务,打造热心、耐心、放心、贴心的立案信访窗口,为群众行使诉权提供便利。把握“公开”要求,进一步推行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六项公开制度,全面实行判后答疑、座谈走访、邀请视察、旁听庭审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庭审质量和当庭裁判比例,增强诉讼透明度,以公开促公平保公正。把握“利民”要求,加快建设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扩展诉讼服务中心职能,整合诉讼引导、立案、查询、调解、司法救助、判后答疑、信访接待、材料收转等功能,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社会认可、体现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是注重司法和谐,全力化解矛盾。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在“案结事了”上下功夫,将调解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探索实行预立案调解,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自诉和轻微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工作,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积极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相互协调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狠抓“信访化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执行难”、“信访难”等问题;开展“长期未结诉讼积案清理”、“继续化解涉诉信访积案”等活动;严格落实好院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信访责任追究制度,逐步解决信访难题。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推广速裁办案,简化与实体权利保障关系不大的形式性、程序性工作,提高审判效率。

    四是推进司法改革,实现质效双优。加快推进以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人财物省级统管为主要内容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改革促进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改革,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积极探索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内设机构改革等诉讼机制改革,构建适应司法责任制的良好审判格局。

    五是开展教育整顿,提升法院形象。通过抓班子带好队伍,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为重点,形成靠真才、靠实干、靠实绩的用人导向。通过抓学习提高能力,抓好多层次岗位练兵、业务评比和庭审观摩,健全以考促学机制,着力提高干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抓廉政促进公正,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对诉讼各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进司法作风不断改进,持续向好。自觉接受监督,在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畅通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渠道,以监督助力执法办案和队伍建设,推进法院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尹丽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