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审判人才是法院队伍的精华,能引领法院队伍建设,是推进法院科学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基层法院面临的是高层次审判人才少,复合型法官少,研究型法官少,优秀法官青黄不接等问题。近年来,全国80%以上案件由基层法院审理,如不能解决好基层法院青年法官的养成问题,案多人少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基层法院的工作压力会更大,审判质效也会大打折扣,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非常不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完善机制,为基层法院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提高基层法院司法水平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基层法院法官的现状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基层法院缺少高层次、知识型的专业人才,且基层法院队伍构成出现了两极分化。鸡西市九个基层法院中40岁以下员额法官不超过10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法官,为目前审判主力军,但大部分未受到过专业系统的法学教育;以公务员招录方式进入法院工作的法官,40岁以下的法学正规院校毕业生仍然较少,法学理论比较丰富,但缺少经验。员额制改革让一些法官曾经规划好的职业发展蓝图被打破了,一部分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对法律事业的追求热情降低,对法官职业信仰有了动摇,部分法官转行,老法官陆续退休,然而近年来基层法院以公务员方式招录法官非常困难,基层法官队伍青黄不接,案多人少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案件的激增,案多人少的压力变大,法官忙于工作,缺少充电学习的时间,缺少从事创新和研究的时间。为了案件放弃轮训机会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浪费了学习资源。
二、基层法院培养方式和制度的现状
除了人员的问题,基层法院人才培养方式和制度也存在缺陷。一是培训机会少,时间短。新录入法院人员培训,初任法官培训,晋级培训,员额法官培训等名目众多的培训,少则五天,多则两周,事实上每个法官接收到的培训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个月,甚至有的法官几年都没有参加一次外出培训。二是培养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创新。目前法院的培训方式是统一短期集训,由于时间限制,每期培训的授课内容要照顾到来自不同业务庭的同志,授课内容一般都比较宽泛,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没有办法深入的展开讲解,每次参加培训人员不统一,每次讲授的内容缺少衔接性,知识呈碎片化状态,没有将培训内容系统化的分割。三是基层法院重视不够。重案轻学,资金紧张,使得基层法院减少了法官外派学习培训的次数。对外出培训法官的检查考核缺位,使得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自觉性不够,学习气氛不浓,自认为收效不大、浪费办案时间。四是法院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不完善。员额制改革打破了“排队”计划,青年法官因为诸多因素入额受限,在基层院内发展缓慢,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改革,堵截了青年法官考到中级法院,高级法院这条职业发展道路。前途渺茫的挫败感打击了青年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五是院内“导师制”的难以为继。基层法院培养人才主要依靠的是以老带新,即所谓“导师制”,而基层法院的人员来源决定了老法官非科班出身、工作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法官占比例较大。同时老法官又是法院案件审理的主力,一些偏远的基层法院,全院在编干警只有三十几人,法官只有十几人,符合导师条件的人十分稀少,需要一带多,这些因素使得导师对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有些力不从心。
三、完善青年法官培养制度的构想
2016年《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高层次审判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提出,“各级法院要建立和完善发现人才、重点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建立高层次审判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储备库。”“使全省法院高层次人才队伍整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对此,我有以下构想:
一是增加人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便利。随着时代发展,网络的便利越来越突出,利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培训方式拓展到互联网,能有效解决法官接受培训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根据法院各部门业务需要聘请专家,统一将理论专业课程录像,或者基层法院根据基层办案特点,让业务特别突出的同志担任讲师,把实践运用技巧拍摄成视频。所有课程上传到平台,整理为网络共享资源,将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修,限制学时,控制开放时间,定期线上答题。一方面解决基层院缺少理论型讲师的问题,一方面解决案多人少没有大块时间学习进修的问题,同时每个视频能反复播放,可一次性培训更多的学员,还可以节约经费。通过讲、考、用三结合,提高培训的效果。
二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学习企业、航天等业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梯队式培训管理模式,不断为基层法院培养高精尖人才。以横向梯队和纵向梯队,拓展青年法官发展方向。在院内进行轮岗实践,横向接触院内各个庭室的工作,熟悉流程,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纵向梯队学习美英法系国家法官逐级选拔制度,组建考评委员会,确定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档案。每个新考入法官由基层法院法官做起,工作满一定期限后,根据考核结果,单位向上级法院推选或升级留用,由被推荐法院和被推选法官进行双向选择。
三是注重人才思想引导,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树立法院权威,表彰先进典型,明确法官职业重要性,提高青年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引导青年法官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加强基层法院基础设施建设,为青年干警开辟自修室,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和网络,设立奖惩制度,对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每次培训成绩优异受到通报表扬的青年法官和选入省级以上审判业务专家队伍的青年法官采取奖励措施。改善法官工作生活条件,解决青年法官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