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一次记忆深刻的回访

  发布时间:2013-10-08 09:23:48


    自从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以后,我就成为一名人民法官,我内心无比激动,我梦寐以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内心也无比澎湃。成了一名法官后,意味着我拥有了审判权,肩上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了。

    记得,那是今年春天的一个晴朗日,我随着庭长回访了一起赡养案件的老俩口。刚进屋就听到: “你们让我们老两口生活有了着落,还买东西来看望我们,太感谢法院的同志了”。这是我们对一起赡养案件回访时,老人紧紧拉着法官的手说的一句话。

    自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法院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在民本司法方面,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难题,最大程度地赢得群众满意。庭里的一位女法官说:“咱们庭审理的那件赡养案被赡养老人现在生活的怎么样,赡养人是否履行了义务。”其实,这些一直都牵挂着庭里别的法官们的心。于是,庭长决定选择了一个工作不忙的休息日进行回访。我们手里拎着营养品,租一辆夏利车匆匆忙忙地踏上了“回访路”。四月的春光透过风挡玻璃窗照射在车里人们的身上,使得还有些凉意的法官们却感觉到了阵阵暖意,在大家的七嘴八舌的议论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老人们居住的村子。走进了老人的里屋了解和掌握被赡养人的生活情况,见到老人精神很好,庭长和我们都很欣慰。当问及最近的生活时,老人连声感谢地说:“如果没有法官们的秉公执法和不辞辛苦,细致认真地工作,不孝的儿女不知道还会怎样对待我们,现在儿女都知道错了,对我们的生活起居也照顾到了,自己的身体也健康了许多。”当法官把油和米交给老人的时候,老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让我们老两口生活有了着落,还买东西来看望我们,太感谢法院的同志了”。在与老人交谈中法官们了解到老人吃水困难时,立即给老人买来水管等,为老人接通了自来水,并疏通了房屋四周的水沟,切实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周围的群众看在眼里,连连说道:“现在的政策真好,没想到法院的干部能这样为咱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为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在审理赡养案件中坚持以“道德教育”与法律途径双管齐下,庭里审理与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多项举措切实解决赡养难题。

    法院的作用是定纷止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就要有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之事业贡献青春的勇气。法律就是我们的正义之剑,我们是法律的适用者,守护者,法律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程度。

    作为一名法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作风正派,具备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令,敢于用法律去纠正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我们应严格在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准予的范围内办理业务,学习和生活,法官职业是平凡的,但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不平凡的,我们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来。我们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作为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法官,与群众接触的时间最多,鸡毛蒜皮的事最繁琐,但我们应本着平常心去对待,对工作负责,善待群众。要有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的理念,特别是在新时期,应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放在首位。我们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心声是我们搞好工作的重要环节。记得一位全国优秀法官曾经说过“官视民如草芥,民视官如寇仇。”由此可知,我们了解了群众,群众才能了解我们,才能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才能接受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法官应具有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我忽然又想起了《论语.子路》中大思想家孔子说过的两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就要求法官应当品行高尚,作风公正,做道德楷模和行为表率。

    通过对一起赡养案件的回访,使一位年轻的法官深深地感悟到:以实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们办案的原则,公平正义是我们的追求和宗旨。我愿意为审判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而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尹丽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