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案庭作为承接当事人与各业务庭的缓冲带,充当着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为业务庭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的“先锋”。
梨树区是一个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民一庭所立的案件大多都是继承案件,特别是动迁时和月末年末,是这类案件立案的高峰期。而梨树区继承案件有一个特点:来立案的当事人普遍在50岁左右,有些原告更是一些高龄老人,有的年老体弱能在子女的陪伴下来立案,有的患病、残疾、不便行走,这就需要立案庭干警上门立案,在沟通过程中更是需要详细解释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
王某是家住梨树区某村的一名村民,父亲已经去世十余年。因嫌麻烦,一直没有去办理房产证变更登记,当动迁高峰来临之际,这才想到要把原房产证的姓名变更到自己名下。可是当王某来到法院立案时却被告知不能立案,于是她情绪激动的拿着房产证质问为什么不给她立案,立案庭干警便耐心的向她解释,才使其明白还有相关手续没有办理。一周后王某第二次来立案时,因为缺少关键性的社区关系证明,又未能立案,便在立案庭大发脾气,硬说立案庭的人压根就没跟她说有这个手续。王某此时手里还拿着起诉前立案材料明细,办案人员就帮其找出明细中需要提供的这一项证明,王某自己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岁数大了,没看仔细,你们法院服务态度真好!”
其实,这样的实例有很多,立案庭干警无论接待什么样的当事人,都能做到态度温和,热情周到,将耐心、细心、诚信贯穿于立案的全过程,通过不断擦亮这个服务窗口,向社会公众展示文明司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