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大学生法律志愿者服务岗,保证当事人初次到法院诉讼有人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在岗期间的主要职责包括:为当事人提供导诉服务,向当事人讲明起诉前的准备工作,指引当事人到具体窗口办理手续,帮助分流立案大厅的当事人;为当事人提供简单的法律咨询,指导当事人撰写法律文书、进行初步的诉讼风险告知等,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采取一系列便民措施,保证当事人初次到法院诉讼在中心“一站式”完成。向来院群众提供休息座椅、书写台、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及提供复印、打字、传真等便捷服务;在立案大厅显要位置张贴《诉讼指南》、《诉讼收费范围及标准》等诉讼指引材料,使当事人能够了解各类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并免费提供格式诉讼文书;对不懂书写诉状和申请执行书的当事人,给予耐心讲解;对一些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预约上门立案;对于外地当事人,采取电话咨询指导、邮寄材料立案、网络立案等方式,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执行有关司法救助的规定,及时办理诉讼费缓减免手续,真正让“有理无钱”的群众打得起官司。
在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店”建设的同时,需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虚拟店”建设,保证当事人初次到法院诉讼求机器不求人。借力科技手段,把诉讼服务从有形的实体拓展到无形的空间。努力实现诉讼服务与公众需求的“键对键、零距离”。配备案件查询机、案件评估软件等科技设备,确保百姓“打官司不求人”。
建立诉讼辅导室,聘请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进行诉前辅导,保证当事人初次到法院事有人管。通过诉前辅导告知当事人先行调解的优势及诉讼风险,由法院将纠纷等移送到鸡东县诉调联动中心,再由政法委委派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对于当事人在非诉组织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而请求法院司法确认的,法院进行审查后,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出具裁定书,调解、确认不收任何费用。
建立案件纠纷中立评估机制,保证对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提供专业帮助。 2015年5月19日,鸡东县法院与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共同签署了《中立评估机制合作备忘录》,建立民商事案件纠纷中立评估机制,规定专业性较强的疑难复杂案件,可在法院审理前,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由中立评估员根据案件情况,分析当事人诉讼风险,计算诉讼成本,并对案件的判决结果进行先期预测,并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