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袭来,鸡西法院近500人,在抗疫一线。他们是党员、是法官、是法警,但此时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战斗员!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就是安全线、我就是守门员!
入户排查、小区执勤、卡点安检、游人劝返、纠纷协调、隐患巡查、助老服务、捐赠款物、隔空宣传、后方保障……
没有丰功伟绩
不是轰轰烈烈
但
每一个身影都刚毅
每一个瞬间都感动
每一句话语都坚定
第一时间 集结响应
2月7日晚,113人报名!连夜4小时,48名党员、干警组队完毕!2月8日早7:00时集结,奔赴机场、到达高速路口、抵达疫情防控最艰巨的恒山与市区唯一通道卡口!8:00时,三大卡口布控完毕!进出市区的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鸡冠区法院负责南北两条,卡口都远离市区,并且均需24小时值守。交通要道,高峰时日登记达300辆车、近500人次,大风、大雪见证着值岗干警的大爱无声。
2月6日,鸡东县委下发选派补充疫情防控人员的通知,仅一天时间,鸡东法院集结三个梯队共114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月5日晚,密山法院发出需要女干警配合社区排查工作通知不到一小时,30名女干警报名响应,协查志愿者第一梯队组建完成。6日早8:00时,全部到各排查组报道,参与入户排查近2000户。男干警除另行安排任务外,全部参与所在小区封闭管理工作。
鸡西市区路口卡点、小区卡点告急,管控有盲区,鸡西中院立即接盘,副院长李德亮带领14名司法警察,分成4组,把守在两个小区、两个道口,每天14个小时。
第一职责 不负使命
“在家坐着,不如出来干着,这样心安。”滴道法院张洪霞,52岁,主动请缨,早八晚五,像上班一样每天在小区卡点、路口执勤。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她发挥调解特长,主动劝解,遇到矛盾纷争,第一个靠前,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她的优势能力,但凡发生争执,就第一时间找到她,她不推诿、不嫌烦,跑去解决问题,她成了疫情期间社区居民的一颗“定心丸”。
滴道法院干警陈思祖所在的卡口位于滴道大桥,这是出城口,车流量大,实行3班制全天候24小时值守,登记过往车辆、测量人员体温、劝导行人车辆谨慎出行……,每两天一班,每班8小时,从第一天设岗值班开始,陈思祖一直在,白班每次大概登记200个车辆,测体温更是车辆数的几倍,后半夜8小时,陈思祖有身体的挑战,也有责任和担当的思考: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耽搁一天!
密山法院法官于海波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主动请战,主动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同心路高速收费口,每天要值勤12小时,没有房屋和商店,他只能偶尔在车里取取暖,或者绕着车跑几圈,吃家里带来早已变凉的饭菜。面对疫情,他只有一个想法:我是法官,但我现在的职责就是管好这个出入口!
64年出生的鸡冠区法院王军法官,抗疫队伍中年龄最大,克服高血压症,披星戴月参与防疫。法警孙广俊,第一个自发参加全区志愿者服务,值守小区、单位轮岗、支援机场,他不是在卡点,就是在去卡点的路上。
鸡西中院法官王勇刚,为不影响社区值岗工作,母亲的陪护事项,他都提前做好。为了不影响母亲休息,又能保证母亲每天2次康复锻炼,执勤前2个小时,王勇刚便开始扶着母亲在客厅慢走30分钟左右,还要对全身进行一些协调性运动,为母亲准备好防止低血糖的饼干、药物,冲剂药物要剪开、中药丸要捻成小粒,再给吸氧机的氧气瓶清洗换水,调好流量档,一次下来,一个多小时……每次穿戴整齐站在门口,他对母亲还要嘱咐了再嘱咐。
第一后方 保障有我
疫情当前,防控保障亦当前。1月28日,鸡西中院团委支援武汉倡议书,各方积极响应,从青年干警到全市干警、从成年家属到小朋友的压岁钱,捐款捐物10万余元,特殊团费,为社区购买了500斤84消毒液,发出为福利院捐赠医用口罩的倡议,得到爱心人士的回应。
不同岗位,同心坚守。
各院综合办公室,集体坚守着一线保障。天还没亮,就有人到单位给执勤干警烧热水,院内消杀有他们在,“车队明天出车,请注意安全防护,车内消杀,全程必须带口罩。你们辛苦啦”、“请大家将废弃口罩扔到指定垃圾桶”、“值班给养、热水已送到各执勤点”、“你们在一线抗疫,单位值班,我们俩包了”……
疫情防控,我能干什么!我要干什么?
宣传干事纷纷行动起来,抗疫宣传,义不容辞。
鸡西中院娄媛馨,没有播音经历,没有视频工作基础,但她就一个念头:上!隔空喊话,一定要把防疫常识传递出去!一天一宿,自己录音,自己剪辑,自己做视频,把人民日报54字防控三字经录制成Rap,在鸡西中院公众号上推出,多家媒体、朋友圈、朋友群竞相转发。各院宣传干事,不离手机、不离电脑,只为第一时间把同事们的事迹和精神宣传出去,多做一点、再多一点,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一线干警并肩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