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正遭遇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
别灰心,冷静的发掘一下深埋心底的热爱,
瞧!那才是你内心真实的独白。
也许你,正面临人生只此一件的大事,
别急躁,耐心的配合法官确定事实真相,
看!那才是你沉淀心底的善意。
01 七旬夫妻破镜重圆
“法官同志,我要离婚,谁给我办哪?”4月10日一大早,一位老人迈着蹒跚的脚步缓缓走进梨树区法院立案大厅,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
经引导立案后,办案人员分析研究决定通过庭前调解,最大限度地将纠纷化解在诉前阶段,以突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办案人员先行委托诉调对接中心特邀调解员王振山进行调解。
调解室内,这位老人声泪俱下的讲述同老伴张某的离婚理由,情绪激动,难以自控。王振山经过询问了解,得知这位老人姓于,已年过70,与张某结婚50余年,共育有3个子女,是梨树街里某小区的新住户,平时老两口单独生活。婚后多年来,双方虽因性格差异,经常为生活琐事吵闹,但感情基础并未动摇。可是自去年动迁搬到楼房居住后,张某的脾气却变得很不好,易发怒,爱管闲事,有时还骂人,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天天宅在家里,两人更是因鸡毛蒜皮的事吵闹不休,于某觉得委屈,决定不再忍让,便来法院离婚。
“虽然张某口头上也同意离婚,但我能感觉他心里并不想离婚,双方并未到感情破裂的地步,还有和好的可能。”王振山通过与双方的沟通后,对案件有了初步的认定,于是组织双方进行背对背、面对面调解。
经过细致入微的劝说、疏导,王振山引导双方把情绪释放,把矛盾说开,最终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承认了自己的性格缺点,并写下保证书表示今后一定克制自己,愿意给于某更多的宽容和关心。
最终,矛盾得到温情解决,家庭也得到及时挽救,本案以于某撤诉结案。一对差一点就劳燕分飞的老夫妻最终牵手而归。
02 一通电话化解一件纠纷
“就看在法官在疫情严重这种特殊时期还坚持不懈地给我打电话,为我们解决纠纷,我也要积极的配合法官的工作呀。”鸡冠区法院西郊法庭审结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被告何某说道。
何某驾驶的轿车与刘某驾驶的残疾人代步车相接触,导致两辆车损坏及张某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无责任,何某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张某将何某及其投保交强险及商业险的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这起案件春节前立上来的,本来定好的节后开庭,受疫情影响推迟了。为了尽快解决纠纷,我们法庭对于不能线上开庭的案件均以电话方式进行沟通调解。这起案件也不例外。”庞学勤介绍说。
最初的沟通中,何某并不配合,称“我有保险公司,你们找保险公司吧”,而保险公司却坚持“不能调解,要求判决”,致使案件陷入僵局。因张某是位残疾人,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早日拿到赔偿款,庞学勤决定再次拨通电话。
经过耐心的电话调解、释明法律,有了文章开头何某说的那段话。何某有了积极的态度后,庞学勤又电话联系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调解结案,张某也如愿拿到了赔偿款。
每一次调解都倾注了法官为民司法的热心与耐心
每一份结果都承载着法院公平正义的初心与使命
每一个案件都印证着法治向阳而生的期盼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