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鸡西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岫岩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作专项报告,汇报全市法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情况。
报告指出,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完善了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制、保全制度、当事人举证制度、简易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等,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法院严格贯彻新民诉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业务培训,强化普法宣传,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要求,公示立案条件,明确风险告知,强化法律释明,实行“四零”服务承诺,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中院统一再审审查裁判尺度,明确上下级法院职责,推行再审审查听证制度,与检察机关建立会商机制,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全市法院受理申诉案件211件,申请再审率0.3%,其中改判62件,发回重审30件,再审案件发改率33.9%,申请再审案件审查听证率42%。
全市法院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为契机,与1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讼对接机制,促进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今年,鸡西市在全省率先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纳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全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63%,自动履行率为90%以上,居全省前列。
中院将鸡东、鸡冠法院确定为鸡西市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及工作机制改革的试点法院,组建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推进家庭纠纷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解决方式,促进家庭和谐稳定。鸡东法院家事审判庭庭长吕仙华荣获全国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全市法院构建以“窗口、法庭、巡回审判点和诉讼联络员”为支撑的“一条龙”便民诉讼网络,大力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网上立案、巡回审判等简约办案方式,方便群众诉讼。2019年,全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9.5%,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16%。今年1-5月,全市法院办理网上立案1261件,网上调解案件668件,网上开庭审理案件238件,网上电子送达572件,执行案件网络查控,线上冻结、拍卖、支付、对外委托等工作成效显著。在第三方评估2019年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工作中,鸡西法院群众满意度高居全省榜首。
全市法院以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为推动,全力推进综合治理格局化、强制惩戒联动化、执行行为规范化、集中攻坚常态化、督导检查实质化,2016年至2018年,共执结23019件,执结率98.3%,实际执行到位标的48亿余元。鸡西中院荣获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集体。
全市法院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审判责任主体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在类案建议、专业咨询、业务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确保放权不放任,管理监督不缺位。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全市法院民事案件二审改判320件、再审改判82件,平均审理天数54.6天。
报告还分析了贯彻新民诉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下一步,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本次专项报告为契机,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事审判人员的司法能力;着力提升司法质效,努力践行“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庄严承诺;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诉讼制度;继续强化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民事审判执行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鸡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