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深化法院文化建设为司法为民提供理念保障

  发布时间:2014-03-24 09:47:49


    “开局顺才能形势好,开局拖沓机遇难抓”。每年的工作开局是否得当非常重要,非常关键。鸡冠区法院新年开局即调动全体干警在思想上重视司法为人民理念,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增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主动配合、协调保障意识,要求广大干警尽快理清工作思路,尽快投入工作运转,进入工作状态。以“四文化建设”为工作重点,提升干警司法素养。

    一、以“全透明”的公开文化,彰显司法公信。

    人民法院既是法律工作部门,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法律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法院工作只有坚持走“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路子,既坚持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又贴近实际,让群众参与、监督,才能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人民法院工作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加大陪审员参与力度,从社会上选拔一批懂法律、有社会地位、有影响力的人民陪审员,不止参与疑难案件的庭审,还可以参加到庭下的合议,尝试“庭上有陪审员,庭下有陪审团”的陪审制度,由陪审员对合议庭提出参考性意见,在不影响合议庭正常程序的前提下真正体现司法公开、透明、民主。

    二、以“零距离”的为民文化,凸显司法关怀。

    法院审理案件的最终目标是消化各种社会矛盾,有很多当事人信访、缠诉并不是针对案件判决结果,而是怀疑审判过程是否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就是光明正大,凡是可以公开、能够公开的审判程序和内容全部对社会公开。通过不断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直播录播、案件信息查询、诉讼档案查阅等措施,切实让老百姓对审理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确保当事人打一个明白官司,使当事人“胜败皆明”,努力达到“胜败皆服”的效果。建立“逐级答疑”制度。当事人对裁判有异议的,依次由主审法官、审判长、庭长、主管副院长进行答疑,提高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认知度,帮助当事人答疑问、解心结,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这是让社会消除疑虑、认知司法,让司法取信于民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我院作为小额速裁试点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打好“简”字牌,通过简化立案、简化送达、简化开庭等多项便民措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灵活的方式传唤当事人,强调注重调解、当庭宣判的案件审理方式,提高了诉讼效率,方便了群众诉讼,进一步缩短诉讼周期,将司法便民落到实处。

    三、以“无缝隙”的公正文化,体现司法权威。

    对于法官来说,公正是基本素质,“理想的法官就是公正的化身”,而缺乏公正意识的法官根本不是真正的法官。当事人可以接受败诉,但无法接受不公平。法官必须处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断案,不得将个人爱好、憎恶、偏见带入执法过程中。如果法官不公正地适用法律,那么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纷争者的利益,还会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甚至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和不懈追求,将使我们对公正观念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公正,是司法工作永恒的追求。司法的过程是明事实、断是非的过程。同时要求法官表现理性严明的风范,严格约束权力和人性异化的一面,秉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情操。约束业外活动,在交友、娱乐、言论等方面以道德的高标准约束自己,扭转道德滑坡、开启社会新风尚,表现出法官应有的风度。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法律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纪守法不放松。鸡冠区法院要求法官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点滴积累来维护公正、实现公正、彰显公正。

    四、以“高素质”的品行文化,提升司法形象。

    理念是人生的指路灯。一个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一定是有着明确美好人生理念的人;一个工作出色、成绩优秀的法官,也一定是坚守健康积极思想理念的法官。鸡冠区法院注重干警内心信念的培养,一是坚持“三省吾身”,恪守司法良知;二是“应有二慎”,慎言,法官身份特殊,其一言一语均牵动当事人的心,因此要审慎对待所言内容,同时所言方式也应得体,要做到言之有“理”。慎思,思百姓疾苦,见苦思职,思贤人志士,见贤思齐;三是“慎独”,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作为法官,唯有“慎独”,才能立身行道,正身清心,才能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慎独”既是做法官之本,也是立身之本。

    司法公信力来自群众满意度,群众的满意度来自个案的感受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需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社会的评说。鸡冠区法院从深入文化建设入手,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确保司法利民、司法惠民、司法为民。

责任编辑:尹丽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