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北方,夏日炎炎
鸡西法院的法官们带着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身着法服踏上了普法解纷的道路
一次次化解纠纷
一次次普法宣传
“家门口”的巡回法庭
让更多人民群众感受到了
法律的威严与公正的力量
遗产继承起纷争,情法交融化矛盾
鸡冠区某小区居民家中,一起继承纠纷案件正在开庭审理。
“父亲生前是我一个人在赡养,他生前承诺过死后房产给我。”“父亲生前并没有留下遗嘱,我们不知情。”原被告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这起继承纠纷中的被继承人王某才于2010年去世,家务事与赡养由原告王某君一人承担,王某君称父亲王某才承诺故后房产留给原告,由于本案两名被告对此财产分割有争议,故原告诉至鸡冠区法院。
红星法庭在受案后,考虑到另一位原告为听力障碍人士,且有一被告年迈多病,无法正常行走,就这样,一场家事纠纷在当事人家中开展巡回审判。
主审法官以亲情为突破点,结合双方意见与观点,耐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原被告各让一步,达成和解协议。
“腿脚不方便,出趟门都费劲,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现在的法官都能‘上门服务’!绝对的‘五星好评’!”当事人对纠纷的圆满解决表示感谢。
红星法庭的努力,让破碎的亲情开始修复。继承纠纷不仅引出继承人间的利益冲突,更让亲情遭遇严重的考验,鸡西法院全力打造“家事法庭”品牌亮点,坚持把法院“门诊部”带到群众“家门口”,切实为老百姓“把脉问诊”,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展开调解,及时化解家事纠纷等,维护家庭社会公序良俗。
承包土地起纷争,延伸服务至乡村
密山法院二人班法庭把法庭“搬”到了村委会,集中巡回审判16起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和平朝鲜族乡某村民委员会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的收入,抓好农村账外地的管理,将开荒地承包给村民,多年来该村委会一直面临收费难的问题。近日,村委会将未按规定缴纳开荒地承包费的村民起诉至密山法院。
二人班法庭以“诉调+综合审判”为法庭特色,作为密山法院快审速裁团队,接受院内统一调配交办。受案后,立即组建专审团队开展送达、庭前调解、开庭审理等诉讼活动。考虑到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虽然租金数额不大,但涉农纠纷应审慎处理。开庭审理前,审判团队积极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沟通,并向村委会详细了解开荒地相关政策规定。
在详细了解案情,准确把握双方争议焦点后,审判团队决定深入农户家,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围绕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观点,办案法官向村民解读政策规定,同时释法明理,经过法官的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解决了村民对村里收取开荒费的不理解,化解了双方之间4年的收费难现象。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如今,鸡西法庭开展“一庭一品”特色人民法庭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服务保障乡村振兴,通过巡回审判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把法庭搬到群众家中,真正实现人民法庭扎根一线,力求做到“便民、利民、惠民”,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巡回审判入基层,送法下乡暖民心
法槌敲响,开启的不止是一场是非黑白的较量,还是一场情与法的拉扯,尤其在处理婚姻家庭类案件中,更需要寻求法理与情理间的平衡,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法官把法律送到我们身边,我们很欢迎,也很期盼,通过观看巡回审理、进行法律咨询,一些困扰在心头的问题也更明朗了……”
近日,鸡东法院鸡林法庭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乡下群众提供司法服务,解决矛盾,助力基层治理。同时,将乡里乡亲的矛盾就地化解,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之时,也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场精彩的法治宣讲课,赢得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鸡林乡的80多岁的张大爷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其儿子因病去世,生前留有两处房屋,因遗产继承纠纷家人矛盾不断激化。正值鸡林法庭送法下乡时,张大爷向法官寻求帮助。
法官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将所有继承人都聚集到张大爷家,通过耐心的劝导和释法明理,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化解了纠纷,帮助张大爷一家解决了问题。张大爷一家对案件的处理十分满意,十分感谢法官的帮助。
鸡林法庭结合案件审理和群众需要,以家风家训教育为依托,做好法治宣传,大力倡导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鸡西法院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
让人民群众通过身边真实案例
感受法治、接受教育
以案件审判“小切口”
讲好和谐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理”
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