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词
如何把公正与效率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当前,鸡西两级法院从新时代能动司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出发,“抓前端、治未病”精准“把脉”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即日起,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探访·诉源治理”专栏,宣传团队用手中笔触和镜头真实记录一线法官“审理一案、普法一次、教育一片、警示一面、治理一域”的司法情怀。
鸡冠山下,兴凯湖畔,珍稀黑土孕育出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加紧浇灌、抗旱保苗、农耕追肥、防虫除草……一望无际的鸡西大地呈现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与此同时,因买卖赊购、土地互换等涉农纠纷而起诉至法院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棘手的“三农”纠纷如何妥善化解?鸡西法院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能动司法!“以处理农资买卖纠纷为例,既不能破坏农资经销商和农民的买卖关系,也不能让打官司误了农作物种收,力争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密山市人民法院裴德法庭庭长马玉芳说。
前不久,裴德法庭收到禚某的起诉材料,要求法院确认他儿子及同村卢某签订的土地互换协议无效。原来,早在2017年禚某儿子将其家庭承包经营的12亩土地与卢某的12亩土地进行永久互换,禚某表示换地未经其同意。
“置换协议已经履行这么多年了,而且当年换地老爷子您是同意的,而且去现场量地了,怎么现在就反悔了?”“我不知道,你们俩谁都没和我说过。”调解期间,双方当事人纷纷斥责对方的过错,对立情绪非常强烈。
“无端惹上官司,很窝火,我们理解,我们大伙儿今天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有什么事情大家心平气和地说。”看到双方的怒气都发泄的差不多后,马玉芳及时介入调解,从法理、事理、人情的角度对案件进行分析阐释,“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都是一个村儿的,多大事啊,非得闹到法院。”村委会工作人员也帮着一起做工作。
最终,卢某同意将土地换回,但是今年还需再耕种一年,明年再换回。因禚某儿子将卢某的旱田改成了水田,明年须将土地改回旱田,达到备耕状态。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法庭帮助双方草拟了三方协议。原告撤诉,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
探访手记
裴德法庭围绕“合同、借贷速裁法庭”品牌定位,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突出一个“快”字,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创新便民举措,推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云庭审等办案方式,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强化调解方式和渠道,将调解工作贯彻案件审理全过程,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2023年以来,裴德法庭受理民事案件259件,结案244件,其中调撤180件,调撤率为74%;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7.02天;当事人评价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