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词:如何把公正与效率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当前,鸡西两级法院从新时代能动司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出发,“抓前端、治未病”精准“把脉”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即日起,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探访·诉源治理”专栏,宣传团队用手中笔触和镜头真实记录一线法官“审理一案、普法一次、教育一片、警示一面、治理一域”的司法情怀。
“之前俺家地里种的是韭菜和茄子,全家都靠这土地的收入维持生活,现在被淹的地终于有了说法,压在俺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村民朴实的话语反映出的是鸡冠区法院法官用心用情的服务态度、诉源治理的务实举措和实质解纷的显著成效。
鸡西某热电公司储灰池坐落在鸡冠区西郊乡三合村内,储灰池内的污水外溢,连年发生水浸周边村民房屋、耕地、林地等财产的事件,双方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每年会有大批案件诉至法院。
案件如果进入诉讼程序,不仅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会加深,而且损失数额需要鉴定,又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为了化解三合村的大批案件,鸡冠区法院西郊法庭庭长赵红杰和副庭长魏金鹏多次深入纠纷萌芽区域某热电公司大坝、河道及村民家实地走访考察。
“自从储灰池冒出来的水淹大棚后,我家大棚再也种不了了,现在没有收入来源,可怎么办!”
“我家房子被水泡成了危房,现在只能租房子住,要是法院也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
眼看着生计问题没了着落,村民们情绪激动,有的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面对前来走访的法官滔滔不绝地倒着“苦水”。
“最主要的是对已经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法院可以组织诉前鉴定,村民可以与热电公司协商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诉讼后法院就可以认定鉴定意见,这样可以减少鉴定费用。”赵红杰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耐心调解,并联动当地村委、某供热公司负责人多次召开调解会议,对村民进行了详细地释法明理,从不同方面分析利弊,告知村民鉴定要承担的风险。同时,也向某热电公司工作人员分析了储灰池的危害及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法官真情调处下,最终,促成15户村民与某热电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在诉前就地成功化解纠纷,也让村民们的生计有了着落。
探访手记:面对涌入法院大批案件,鸡冠区法院始终把“诉源治理”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案件的有力抓手,将共享、共建、共治的理念融于司法审判的日常中,扎实推进“无诉村屯”创建工作,发挥法庭基层治理的桥头堡、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的优势,把“无讼”理念注入乡村社会生活,以一案传递法治理念、以一事普及法律观念,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