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我的诉源治理故事丨6年,7次诉讼,一揽子化解

  发布时间:2023-10-16 09:45:41


开栏词: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面对诉源治理这一时代课题,鸡西市两级法院努力让纷繁复杂的纠纷宜解而“和”,让千家万户的事因“和”而解,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即日起,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的诉源治理故事”专栏,由一线法官讲述他们一手抓“末端”办案工作,一手抓“前端”诉源治理,力求“和合无讼”的美好愿景。 

前不久,我们当场成功化解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纠纷案件,这是虎林市人民法院多个审判团队协同助力化解的一起土地纠纷案件。 

本案原告王某、被告韩某、安某均为虎林市阿北乡农民。 

2001年,因安某无力偿付韩某农资款,双方于当年2月签订了《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书》,约定安某将25亩水田经营权转让给韩某抵债,转让价款一万七千余元,合同另约定安某可在最长5年的时间里按合同转让价款赎回土地经营权。 

2006年,因安某未能支付欠款赎回土地经营权,韩某便将案涉的25亩土地转包给王某,承包期限至2026年,王某一次性给付韩某转包费五万元。 

2018年,安某将韩某、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将25亩土地返还,自此开始了诉讼之路,三名村民在互为原、被告的情况下,不断变更着诉讼请求,历经2018年两次诉讼、2020年两次诉讼和2021年两次诉讼,在六个审判团队的不断努力下,三方终于对案涉25亩土地权属有了明确的认知,也终于在2022年将争夺了近22年的土地依法物归原主。 

土地得以返还,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因王某在这诉讼的6年里,花费了大量诉讼费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也没了,故第七次提起诉讼,要求韩某、安某赔偿其承包经营权损失十二万元。 

我承办案件后,通过智慧审判系统调取了六份原审裁判文书,并立即与原审各团队开展研判工作,经过探讨认为,本案虽然三方多次诉讼、争议极大,但三人均为同乡,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且王某和韩某自小相识,系多年好友,即使在6年的诉讼期间,王某依然在韩某处赊购农资,通过之前的诉讼,三人均认同了法院关于土地权属的认定。所以,我认为解决本次争议的核心,就是王某这些年来的经济损失和对韩某、安某的怨气化解。 

随后,我和几名干警立即组织送达,并在三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开庭调解,虽然调解当天韩某因家中急事未能参加,但通过释法明理,王某与安某得以相互谅解,但王某认为韩某在这6年的诉讼中,没拿过一分钱诉讼费和代理费,自己土地经营权最后又返还给了安某,故坚持要求韩某赔偿,第一次调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没有真正的化解双方纠纷。 

此时我们发现,王某虽然因为这些年的诉讼憋了一肚子气,拒绝与办案干警心平气和的沟通,但王某却对其爱人比较尊重,不论王某情绪多么激动,只要其爱人拉住王某胳膊,在其身边轻语几句,王某瞬间就能冷静下来。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细节,庭后第二天来到阿北乡,将王某和其爱人约到韩某家中,向二人认真分析了这六年来每一个裁判文书的内在法理和裁判依据,通过释法明理,王某当场与韩某达成和解,在征得安某得同意下,王某申请撤诉,韩某也对王某提供了经济补偿并履行完毕。 

至此,6年,7次诉讼,近20年的土地纠纷,终于圆满化解。

责任编辑:张岩    

文章出处:虎林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