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思想 我来讲”全市首届基层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由鸡西两级法院46名青年干警集体朗诵的作品《公平在处、即是家园》凭借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极具感染力的现场表现,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
公平在处 即是家园
天平的两端
一端是国徽的重量
一端是民心的期盼
在鸡西这片黑土地上
优秀法官扬起的春风
荡漾在我们集体中间
这春风,是卷宗翻阅的声响
是法槌起落间 星月的流转
是踏过泥泞 巡回审判箱上的那层晨霜
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日夜
将忠诚与热爱 锻造成司法广夏的脊梁!
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冷暖
在田埂炕头 播撒法治的阳光
于法条经纬间 精研细琢
只为让公平正义的根系
扎进这片深深热爱的土壤!
看呐
那秉烛夜读的身影
那俯身倾听的姿态
那踏破坎坷的足迹
汇成了铜铸的鸡西法官群像
像法治星空中最亮的一颗颗启明星
指引着家园的方向!
看,40岁的母亲重拾课本
啼哭的幼儿枕着《民法通则》入眠
灶台上的馒头夹着书签
四十万字的笔记垒成了台阶
——吕仙华姐姐,您踩碎了多少个长夜啊?
鸡林乡的阿妈妮拉住她的衣袖
“汉语不会讲,道理心里藏”
仙华姐笑着用母语回应:
“阿妈尼,您慢慢讲”
——从此“双语法庭”的牌匾
成了朝鲜族乡最暖的一盏灯箱
江老太的赡养案调解了七次
仙华姐建起了“亲情微信群”
当儿女发来第一笔转账
老人眼角的皱纹
终于开出了金达莱般的笑容
而仙华姐再也等不来孩子的那声“妈妈”
249份起诉书沉过了稻穗
合作社和农民在田头怒目相对
张淑梅踩着泥泞冲进人墙
把法律条文掰成了一句句农家话:
“青苗割了钱更没!信我三天怎么样?”
——收割机终于轰隆作响
那是秋天最美的一首和解曲
张淑梅把法徽别上珍宝岛湿地
白嘴鸥掠过巡回的审判箱
污染企业赔偿书签字的一刹那
完达山的雪水更加清澈见底
生态司法的种子
在乌苏里江畔抽芽茁壮
曹彦林翻遍了34个社区档案
把卖菜大嫂、退休教师请进了法庭
当老百姓坐上审判席
法槌敲响的声音
竟然有了炊烟的温度
鸡西经验写进国家立法那日
246名陪审员的星辰亮过界碑
当石墨矿车穿过晨雾
我们的合同纠纷调解书
是流水线的润滑剂
当制药车间灯火通明
专利审判的判决书
守护着“中国药都”的名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田间村落的每声叮咛
都在浇筑着“幸福鸡西”的地基
看!八项家事制度化作钢轨
载着“和谐鸡西”的列车一路前行
看!环境审判合议庭的笔
正在描绘“生态鸡西”的水墨丹青
当废弃的矸石山渴望新生
他踏勘的脚步唤醒了沉睡的土层
法治的绿意 在央视《新闻直播间》里蔓延
刘思凯庭长,把鸡西的山水
写进了最高法的典型案卷中
兴凯湖的浪花拍打案卷
他逐条雕琢 司法解释的那柄利剑
让最高院巡回法庭的赞许
化作了东北三省行政审判的标杆
群众心里的坚冰 在他的掌心中融化
征收补偿的难题 解出了和谐答案
湿地偷猎的枪声 在判决中沉寂
白鹳的翅膀 掠过环资审判的庭前
他用公心守护绿水青山的誓言
让“龙江品牌”在法徽下熠熠生辉
看!法治化的治理蓝图
正覆盖每一寸黑金废墟 返绿春天!
这身黝黑的法袍啊
不是冷硬的铠甲
是吕仙华姐姐调解时
递给老人的那杯温水
是张淑梅在田垄边
垫着笔录的膝盖
是曹彦林千百次的俯身倾听
是刘思凯踏遍矸石山 丈量生态的鞋印
焐热的公平!
当“七个鸡西”的蓝图在龙江铺展
我们以法为尺
丈量这片热土的尊严
公平在处 即是家园!
公平在处 即是家园!
作者:田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