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恒山法院凝聚力量破解难题,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促进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2015年执结316件,执行到位标的额2862.05万元,执行率达到93.49%。以强制性为抓手,将财产申报通知与执行通知合二为一、同步送达,拘传、拘留拒不申报财产被执行人35人次;录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67人,运用各类媒体曝光“老赖”53人。以信息化为抓手,运用“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银行帐户近3000次,房产、车辆、股权860余次;多次圆满完成高难度执行案件。
一是创新机制 全力推进
“执行工作没有模式可循,只有不断摸索,才能不断提高。”该院主管执行副院长徐学文在接受市中院执行局检查时说道。
2011年5月,恒院提出了执行员分组执行理念,将执行局分成4个组,案件按顺序分到4个组开展执行工作,每月公布每个执行组及执行干警的结案数,在执行组与组之间、执行干警之间,开展执行竞赛。
今年春节刚过,恒院开始实施流程管理机制,防止一人包办案件和“暗箱操作”。对执行权运行机制作了进一步改进完善,在执行局由专人负责执行各环节督促、财产查询、来访接待、等工作;同时实行执行办案人员无权裁决,由恒院执行局具有法职的执行人员组成合议庭进行裁决,切实实现裁执分离。
二是执行公开 全面展示
对于曝光老赖,恒院从未停歇。2016年4月15日,该院公布了新一批共计24名老赖名单。至此,该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告栏等方式共曝光老赖141人次,其中,多名“老赖”主动履行法定义务,15名“老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并按时履行了还款义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恒院敏锐抓住机遇,以信息化促进公开化,公开执行事项,倒逼执行行为规范。
三是民生案件 全心投入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恒山法院不断加强对拖欠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类案件的执行力度,全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将涉及社会弱势群体成员的案件作为执行重点,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五个优先”,即优先立案、优先保全、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救助,顺利执结大量涉民生执行案件,促进社会和谐。
在2016年春节前后的“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月”活动中,共执行涉民生案件30件,50余人共领取了35余万元的执行款,受到当事人广泛好评。
恒山法院始终把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践行“两学一做”、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不懈的努力,执行难问题得到了逐步缓解,恒院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法院执行队伍,为促进恒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